底蕴丰厚的历史积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包容厚重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沈北新区独特的城市魅力。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走进沈北新区,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山坡河边,满眼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近年来,沈北新区牢固树立“创城为民,为民创城”理念,从细节到整体,通过“绣花”式的精细化管理,绣出了“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新区新形象。
从小切口入手 实现大格局
提升底蕴丰厚的历史积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包容厚重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沈北新区独特的城市魅力。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不只体现在设备的更新上,还体现在管理模式和制度上。沈北新区制定了三年城市有机更新规划,对道路路面、街景绿化、街角公园等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研究细化打造“三高”示范区具体实施意见,形成“1+N”子方案,科学指导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增人员增设备
打造清洁沈北
沈北新区坚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沈北新区投资2000万,增人、增设备,新招聘240多名环卫扫保员、专职路队巡查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和交警辅助人员,夯实了“路长制”基础,新增清雾炮车、高压清洗车等市政作业设备已投入使用。
同时,沈北新区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居民聚集区和大学城区域新增标准化街设家具,有椅子、有凳子、有遮风避雨工具,让大家在户外能像在家一样方便舒适,大家可以在这里驻足休憩、消除疲劳,可以在这里回望过去、憧憬未来,可以在这里花前月下、自由畅谈。
对现有的边石、护栏、果皮箱、街设家具等城市部件进行全面冲洗擦拭,加大扫保频次,机扫作业班次由“一扫二保”增加到“一扫三保”,主次干道实行16小时扫保,重点商业街区实行24小时扫保,机扫率在95%以上,力争做到“道牙无尘、路无杂物、设施整洁、路见本色”。
水清岸绿产业优
品质功能双提升
人民群众对美丽城市的期望、对文明秩序的期盼,是沈北新区在精细化城市创建道路上奋力向前、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
沈北新区依托蒲河“一河七湖多湿地、两岸六区十八景”的生态优势,全力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大文章。
沈北新区计划投资3.2亿元,启动“一廊、五区、十园、百角”规划建设,精心打造城市口袋公园、微景观,新建提升虎石台中心公园、辉山市民公园和长河滨水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分两期建设300个街角公园,让老街道焕发新颜值,让老公园拆出新活力。
与此同时,结合沈北“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布局,计划投资5000万元,补种绿植42.5万平方米,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应绿尽绿,打造“花园式产业园区”。
对蒲河廊道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新增绿化面积22.8万平方米,让蒲河廊道成为沈阳市民周末游、亲子游的首选去处。
此外,沈北新区针对道义地区七星大街等重点拥堵路段,加强高峰时段车流调控,开展占道经营、牌匾规范、共享单车、车辆违章整治以及“一让、两牌、两闯、三驾、五乱”等专项整治行动。
沈北新区计划投资4300万元,新建9个停车场、改造12个停车场,清除道路上不规范设置的停车位,并对域内40个园区的地下停车场进行梳理盘活,加快推动地下停车场向社会开放,满足越来越多的停车需求。
聚烟火旺人气
扮靓城市新夜景
投资1000万元,新建12条街路,对全区主次干道、公园、游园、河道、建筑物等关键节点设施进行排查整治,进一步美化全域。
以道义组团为核心,以蒲河两岸、沈北路、七星大街等重点区域为主线,实施城市重要节点、组团片区、地标建筑和城市出入口美化提升工程,形成沈北独特的城市美化风格,让重点道路、商业街区、景区景点美起来。并对蒲昌路沿线的小吃街、大学城夜市、美食街进行升级改造,用浓浓烟火气点亮夜经济,彰显沈北特色与活力。
在文化方面,沈北新区计划建立“1+3+10+N”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即对区1座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北汤书房、嘉城书房、吾悦书房3个城市书房,10个街道各建设1个城市书屋,“N”即各社区因地制宜建设若干社区书屋,实现全域覆盖,让广大市民可以就近找到读书、静心、学习的好去处。
为使城市更美好、更宜居,沈北新区政府还在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新路子。沈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力求结合精细化管理,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放眼今日的沈北,蓝天白云、碧水净土、文化绚烂、景色壮美,一幅炫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展望明天,沈北将以理想的风姿和激荡的胸怀继续浇铸内外兼修的高颜值,谱写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篇章。辽沈晚报记者 王月宏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