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王德华从一名质朴的河南青年成长为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饮水思源,用温暖的双手帮助他人,以拳拳之心向社会奉献爱意,积极参加慈善募捐、精准扶贫、抗击新冠疫情、抗洪救灾、助学助困助残等活动,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近2000余万元,为盘锦市的公益慈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
在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过程中,王德华深深体会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事业成功后,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把扶危济困当作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他经常深入社区,走访看望老人,当他了解到兴隆台区很多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电风扇、空调等电器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及时为兴隆台区107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9万多名老人送去了358台空调、风扇,价值17.18万元,并安排义工免费为各个社区安装,为老人送上夏日清凉,确保老人在社区生活得安全舒适。
他长期捐资助学,累计资助8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现在还在资助盘锦市兴隆台区兴海街道西跃村5名和盘山县羊圈子镇新立村、大羊村12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的费用合计6万余元。为盘锦市部分学校捐助课桌、餐桌椅、冷藏柜、消毒柜、厨房用具等价值26余万元的学习、生活物品。
他一直在关心特殊群体,了解特殊群体所需、所想,为辽东湾新区137户特殊家庭,购买棉被、食用油、大米、面粉慰问品及慰问金,价值13.6万元。
河南老乡李坤等人在途经盘锦高速公路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2人重伤、5人轻伤。他得知后,立即组织商会成立应急救援小组,联系医院和医生,使伤者得到了及时治疗,脱离危险。了解到伤者家庭都很困难,他及时伸出温暖的手,将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慰问金送到这些受伤老乡的手中,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盘锦市精准扶贫,把兴隆台区兴海街道西跃村作为自己的扶贫点,多次聘请医生免费为村民做全身检查;免费为村里老人理发;为贫困户寻找脱贫道路,长期资助4名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帮助村民销售河蟹、大米等农产品;每逢重大节日为贫困户、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送去面粉、豆油、棉被、四件套等慰问品和慰问金,累计帮助西跃村贫困家庭21户,捐助金额达到50多万元,贫困户全部脱贫。
尊老助幼,热心公益事业
他尊老爱幼,通过多种方式,为老人和孩子们办实事办好事。
他多次来到社会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为社会福利院的孩子和老人们送去米、面、油、肉及各种食品和手表、茶具、凉席、纸尿裤等各种生活用品,捐款捐物21.96万元。
每年重阳节,他与兴隆台区惠宾街道、兴海街道共同举办“敬老爱老·情聚重阳”等形式的敬老活动,为600多名老人提供价值15.2万余元的赞助品,包括保温杯、冬被、红酒、茶叶、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他与兴隆台区相关学校多次举办“庆六一、童心梦”爱心捐赠活动。为困难家庭儿童捐赠500-6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并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价值共计5.6万元。
勇于担当,彰显家国情怀
2020年1月,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春节即将来临,当时他正在河南老家上蔡县探望父母,他得知情况严重后,立即来到镇党委、政府抗疫领导小组报到,要求参加防疫战斗,到防控一线去工作。上蔡县离武汉近,好多乡亲都在武汉工作,人员多,情况不明,他每天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情况,统计信息,排查人员,天气寒冷,每天工作达10个小时。看到家乡抗疫资金困难,他立即捐出20万元,并购买10余万元的物资送到防控一线。他在家乡参加防控的同时,不忘带领商会全体同志投身抗击疫情战斗。1月26日,他通过视频会议,组织召开商会领导班子会议,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号召会员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防控战斗,面对防疫物资紧张的情况,他通过商会平台、海内外朋友、商贸团体等多种渠道,筹集抗疫物资,发动会员企业捐赠酒精、大米、消毒液、口罩、消毒湿巾、护目镜、防护服、保温杯等抗疫紧缺物资,并及时送往防控一线。累计向湖北、辽宁、河南等地捐款捐物362万元。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2021年7月,河南郑州新乡等多地发生严重暴雨灾害,为了支援家乡战胜灾害,他立即行动,筹集灾区急需物资,一周时间内先后三批次将价值396万元的物资送到灾区人民群众的手里,受到豫辽两地党委政府和灾区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不忘初心,赓续红色传统
2021年6月,在建党百年之即,他积极参加“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当他了解到红色教育基地“盘锦市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盘山县沙岭镇尖台子村农户碱地柿子获得大丰收,但销售不畅,存在丰收不增收的问题,他主动和尖台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硕联系,帮助销售碱地柿子6万斤,解决了农户的困难。他走访慰问兴隆台区兴海街道裴家村、西跃村、东跃村、李家村和商会共17名老党员、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夏凉被、床品四件套、大米、水果等物品,价值7.2万元。
他践行爱军拥军情怀,每年“八一”,他都到驻盘部队走访慰问,为部队官兵送去慰问金、慰问品,累计达70余万元。
为了让环卫工人和社区老人能有地方休息,他还在商会专门建了一个爱心驿站,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品、饮用水、棋牌室、休息室。
多年来,王德华热心公益的身影从未缺位。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他总是一笑而过:“我本是个农村孩子,以前不少人帮助过我,现在我有力量了,遇到有困难的我都会尽量帮一把。”他用爱心向社会传递着温暖与真情,行善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奉献已经成为他的品德。(辽宁省文明办 )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