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在书店、图书馆做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正能量故事,开始只有1个孩子听,到现在每周一票难求。十年间,1000多场正能量故事,没收过一分钱,盘锦市兴隆台区图书馆馆长杨易从哥哥讲成了叔叔。妻子非常支持他,二人约定免费讲到5000场,一直讲到“杨易爷爷讲故事”,大家都亲切地称朴实的杨易为盘锦“故事大王”,他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阅读推广人”。
杨易叔叔讲故事用趣味性抓住孩子的眼球,寓教于乐。
第一场“杨易讲故事” 只有1个孩子听
“读书生活化,不是没事的时候才想起读书,而是像吃饭一样,到点了就要去做。”杨易经常对来听故事的孩子和家长说:“阅读中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好故事影响人一辈子,故事让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杨易表示,故事本身就有价值观,孩子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收获。2012年开始,杨易给自己刚刚出生1岁的女儿讲故事,素材积累越来越多,他也逐渐在朋友中有了点小名气,就开始给朋友的孩子讲。后来,在妻子的鼓励下,杨易做了志愿者,尝试在书店、少儿图书馆讲故事。
10年前,杨易第一次讲故事是在盘锦九色鹿儿童书店,广告贴出去一周,一共才来了两个小朋友,没等到开讲,一个小朋友要去厕所就走了,结果现场就剩下一个孩子。即使一个孩子,杨易也按照设计好的情节认真地将故事完成。
“听我讲故事的小朋友、大朋友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开车带孩子从不同的城市赶来听我讲故事。”杨易10年1000多场的坚持,“杨易叔叔讲故事”已经成为一个正能量的品牌,甚至一票难求,2018年,一场30人的故事会结果来了130名孩子。
“讲故事让家长陪伴孩子慢慢长大。”10年来,不是在“讲故事”就是在“阅读讲故事素材”的书桌旁。他也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家长学会与孩子相处和成长,让故事存满孩子生命的行囊。
讲了1000多场正能量故事都是公益的
“每场60分钟的故事会我都要提前3天准备丰富多彩适合当地儿童的素材。” 杨易来到盘锦大洼区田家街道大堡子村农家书屋,根据当地孩子的特点精心挑选了包括《有麻烦了》《公鸡的新邻居》《母鸡萝丝去散步》《小国王》《猜猜这是什么》等图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
“多年得出的经验,孩子什么时候爱听,什么时候溜号,我心里都知道。”活动刚开始,有着多年分享故事经验的杨易发现,孩子们的眼神中带有拘谨,他充分发挥“宝爸”的亲和力,将富有生活化的图书《有麻烦了》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博得孩子们的关注。他从孩子们日常可见的熨斗、洗衣液等展开故事,孩子们慢慢进入了状态,有的孩子还主动和他交流互动。杨易趁着“热乎劲”一连串讲了四本故事,孩子们不但没有觉得累,反而注意力非常集中。杨易分别从趣味性、逻辑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入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把一些道理植入心中。
“杨易叔叔讲故事”成为品牌后,越来越多的人和单位邀请杨易。有时,每周都有故事会,杨易始终坚持公益性质,1000多场没有收过1分钱。
故事会有吸引孩子的秘密“武器”
“图书馆有投影和电脑,但是,在儿童故事会上我都不使用这些设备,包括手机在内的这些设备容易让孩子缺乏注意力,养成碎片化阅读习惯。”杨易介绍,故事会最小的孩子刚满3周岁,最大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新鲜事物,杨易带来了新“武器”——纸戏剧,据说它的起源来自于一种民间技艺——拉洋片,街头艺人拖着个大箱子,箱子上有个小圆孔,凑过去看,就能看到箱子里的图片。它跟绘本有所不同,纸戏剧的图在正面,而文字在背面,表演者面对观众,看着文字,抽拉着画片,边讲边演。杨易为孩子们讲的是绘本《猜猜这是什么》,有时“咻”地一下抽掉一页,有时是匀速慢抽,或是一格一格极慢地抽,通过露出的部分让孩子们猜测事物的全貌,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家都感到很新奇。
随着故事的讲述,陪同孩子们参加故事会的家长也慢慢放松,一起沉浸在故事中。家长们纷纷表示,以前看过类似的宣传,没有相关体验,现场参与之后,他们为杨易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形式别说孩子喜欢听,就连他们都被“迷”住了。
好的故事源于多读书的初衷
“我家里没有电视机,卧室和客厅都是书架。”杨易说,“我们全家都喜欢阅读,把睡前看手机变成睡前读书,几年后,作用明显不同。”
10年1000多场精彩纷呈的故事会源于杨易丰富多彩的阅读和理解,多年来,杨易对商业化畅销书或太火的书不太感冒,更不想深究其中的某一句话,只是把每一本书当成一个故事去感受,也许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语句。
杨易故事会对家长和孩子们倡导“书式”生活,让读书生活化,不是没事的时候才想起读书,而是像吃饭一样,到点了就要去做。
遇见喜欢的,就要马上行动。读书,其实就像吃饭一样,每一类都摄取一点儿,不挑剔,让营养均衡,让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2019年开始,“杨易叔叔讲故事”更多走向农村,甚至田间地头,杨易表示,村镇作为教育和阅读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更需要阅读的资源和理念。他想做个初心不改的点灯人,用知识的灯光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让他们朝着有光的地方自由奔跑,杨易也想成为一名播种机,在孩子们内心的沃土中撒下阅读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对话杨易
我和妻子约定讲到5000场
记者:10年1000多场公益故事会,你的动力是什么?
杨易:好的故事影响孩子一辈子,激励孩子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记者:妻子支持你的公益故事会吗?
杨易:其实,每一次故事会都是我们夫妻配合,从研究方案开始,到现场给我做助手,没有妻子的支持走不了10年。
记者:从杨易哥哥讲到杨易叔叔还会讲到杨易爷爷吗?
杨易:我和妻子有个约定:一直讲到5000场,让村镇的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氛围从而爱上读书。(来源:辽沈晚报、辽宁文明网 编辑:崔陶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