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文明辽宁>>文明播报
营口: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迈进

2025-08-18 12:50:40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当“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成为崭新的城市名片,营口并未止步。8月16日召开的营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迈进。这既是对过往多年艰辛创城成果的巩固与升华,更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文明从来不是静态的“达标认证”,而是动态的“成长进程”,是融入城市血脉的精神气质与行为自觉。

回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四年历程,营口交出了亮眼答卷:四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基础设施脱胎换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秩序根本好转,不文明养犬行为基本杜绝。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生动诠释了文明创建的成效。更为可贵的是,文明正从“政府推动”内化为市民自觉: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成为街头风景,“光盘行动”融入日常,邻里互助暖流涌动,“一城好人”彰显城市温度。这份成绩单,既是城市治理效能的体现,更是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集体见证。

然而,“文明城市”称号只是阶段性坐标,“城市文明”建设才是更长远的征程。文明体现着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如果说“创城”是实现“达标”,那么建设“城市文明”则要求将文明基因深植城市肌理,推动从“外在规范”转向“内在自觉”,从“短期整治”迈向“常态长效”,从“硬件提升”深化为“精神成长”。

实现这一跨越,重在“精细”与“常态”。城市文明的细节,见于背街小巷的整洁,见于公交站台的有序,见于车让行人的礼让。关键在于将创城期间的做法固化为长效制度,让“临时突击”升华为“日常坚守”,以精细化治理使文明成为城市的“生活方式”。

实现这一跨越,核心在于“人”的文明养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蝉联全国第一,为城市未来埋下了文明的“种子”。要让每一位市民从“创城参与者”成长为“文明守护者”,离不开持续的价值引领。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日常,当“模范人物”的精神转化为寻常之举,城市文明便拥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实现这一跨越,更要着眼于“城市精神”的塑造。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不仅在于楼宇的高度与道路的宽度,更在于精神的厚度。营口的文明进阶,需要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守护城市记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夯实底气,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滋养心灵。让市民在参与城市建设中增强归属感,在共享文明成果中提升自豪感,城市文明方能获得持久生命力。

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创城”到建设“城市文明”,营口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当文明从“创建指标”沉淀为“城市气质”,从“政府主导”发展为“全民共赴”,营口,必将在文明的滋养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营口发布)

责任编辑:宋长春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