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的“道德银行”以“老项目换新颜”的姿态,在建丰街道聚合社区全新亮相。这个承载着基层治理探索的“老品牌”,通过“存储美德—兑换服务—传递爱心”的良性循环,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优化机制积分兑换让美德有价
在建丰街道聚合社区“道德银行”的升级实践中,机制革新激活老项目焕发新活力。相较于以往,升级后的积分体系更显精细与活力:将社会治安、公益美德等5大类24项行为量化为具体分值,从10分的环境卫生整治,到50分的无偿献血,每项行动都有了清晰的“价值坐标”;通过建立“信用积分账本+信用兑换账本”的双轨管理模式,实现“一事一积分、每季一兑换”的闭环运行。而经过问卷调查后,超市里10余种标注15至100分积分值的生活用品,正是这种“美德可存储、付出有回馈”的直观体现。正如首批受益者王兴顺所说:“这份被看见的认可,让善意有了新的生长力。”
多元参与从“旁观者”到“主人翁”
如何更好地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整理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主动作为?经过三个月的调研筹备,站前区整合资源,先后得到邮政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移动公司、何氏眼科等近20余家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共建格局。除了传统居民群体,大力引导快递、外卖小哥等新业态从业者积极加入,鼓励他们利用工作之便,化身“流动网格员”,通过“小哥说事”微信平台反馈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累计上报有效信息40余条,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
目前,全区13个试点村(社区)已建立标准化积分兑换点,覆盖常住人口7.7万人。通过“月评季兑”机制,先后投入试点单位积分兑换物资2万多元,真正让道德银行体现价值,形成“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激励”的模式,让文明创建从“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
长效发展从“试点先行”到“全域覆盖”
从“试点先行”到“全域覆盖”,“道德银行”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站前区在既有实践基础上,通过系统优化与资源整合实现升级突破,创新性将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纳入治理体系,拓宽基层共治参与面;联动金融机构推出积分增值服务,让“道德价值”可量化、能增值,进一步激活群众参与热情,在站前区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出显著实效。
目前,各村(社区)已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台账,为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精准赋分、及时兑换奖品,形成“付出有记录、积分有价值”的良性循环。随着模式向全区推广复制,将逐步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共治生态圈,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