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文明辽宁>>文明辽宁专题报道>>学雷锋攻坚进行时>>最新报道
寻访雷锋足迹 弘扬雷锋精神 一份60多年前的旧报纸续了他与雷锋的缘

2024-03-04 19:03:36 来源:辽沈晚报 分享到:

  赵振金在大古城子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爱心工作站整理雷锋资料。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今天下午我在保养汽车,突然天下大雨。我正在盖车的时候,见到路上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右手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左肩上还背着两个行李包……”熟悉《雷锋日记》的人,都知道“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1973年,10岁的赵振金第一次读到了这篇《雷锋日记》,“大嫂和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赵振金的小脑袋瓜儿里经常想起这个问题,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将从此与雷锋结缘,并用大半生的时间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大嫂”的婆家就在我的管片儿

  1985年1月,22岁的赵振金已经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被派往当时的沈阳市公安局新城子分局望滨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派出所辖区内共有12个村,赵振金为了尽快熟悉各村情况,用了不到两个星期时间把所有村子跑了一个遍。“下村子都是骑自行车,当时年轻,也不觉得累。距离派出所最远的村子有30多里,中间全是山路,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苦,赶路可起劲儿了。”赵振金说。

  在章子沟村,赵振金与村干部聊起了村里的旧闻轶事。“你知道吗,当年雷锋雨夜送大嫂的事就发生在咱村,‘大嫂’叫纪玉春,是咱村老徐家的儿媳妇。”村支书徐玉章说。虽然已经时隔20多年,但“雷锋雨夜送大嫂”的事迹一直被村里人传为佳话。

  支书的话,顿时推开了赵振金记忆的闸门:他想起了10岁那年,父亲送给他的第一本《雷锋日记》,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的疑问——“大嫂和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在乡亲们口中,他了解到“大嫂”一家人居住在哈尔滨,当年她是带着孩子们回婆家,“大嫂”的儿子徐福斌兄弟俩后来都入伍成为解放军战士。

  在辖区内的黑林子村,赵振金又结识了雷锋生前经常关心和帮助的田大娘一家,并与田大娘一家成为好朋友。“这些人都是雷锋关心和帮助过的人,他们就真实地生活在我的身边,让我感觉我与雷锋的距离是那么贴近,我从小就崇敬的榜样始终就在身边。”赵振金说。从那之后,寻访雷锋足迹、收集雷锋资料、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了赵振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60多年前旧报纸续写前缘

  从警40年,赵振金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受嘉奖19次;曾获得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政法系统优秀干警、沈阳市学雷锋标兵等10余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雷锋精神在一直激励着我。”赵振金说。

  2023年,赵振金从沈北新区公安分局退休,但他并没有赋闲在家,作为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沈北新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副团长,赵振金更加忙碌地投身到宣讲雷锋精神的工作中。

  几十年来,赵振金像“迷弟”追随偶像一样,悉心收藏着与雷锋相关的各类物品——书刊、报纸、照片、光盘、徽章……累计已达近万件。为了能让更多群众近距离地了解雷锋,赵振金在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大古城子村党支部书记罗润洲的支持下,共同充实了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爱心工作站,村民和周边群众都可以来此参观学习,赵振金每次都会热情地介绍藏品背后的故事。

  在筹备展览室的过程中,赵振金又想起了雷锋雨夜相送的大嫂和孩子们。“‘雷风雨夜送大嫂’的故事就发生在咱们沈阳,我应该想办法找到相关原始资料,让前来参观的群众感到更加贴近和亲切。”几十年来,在雷锋藏品收藏者群体中,口口相传着一份1963年黑龙江地区出版的报纸,刊登过“大嫂”纪玉春的口述。但由于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报纸的名称和日期。但赵振金没有放弃,他又想起了章子沟村的乡亲们。在村民的帮助下,赵振金联系上了“大嫂”的儿子、目前远在甘肃生活的徐福斌,从他那了解到这份报纸是1963年3月15日出版的《黑龙江日报》。通过互联网,赵振金又几经周折,以700元的价格购买了当月的《黑龙江日报》合订本。收到报纸的那天,赵振金欣喜若狂地抚摸和阅读起发黄的纸页,一段从10岁起结下的缘分,再次得到了升华。

  新学期开始了,又有多所学校邀请他举办专题展览、进行专题讲座,宣讲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赵振金说,我要更加积极地宣传雷锋精神,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雷锋并没有走远,他一直就在我们中间。

  辽沈晚报记者 王 琳


责任编辑:宋长春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